大約兩年前,鎮(zhèn)江的一位文友告訴我,燈籠雕塑從正在讀初中的女兒的《語文》課本上看到了吳伯簫先生的《燈籠》,向我了解其中某個詞的含義?!稛艋\》是吳伯簫早期的散文,收在抗戰(zhàn)時期出版的《羽書》里,對此我本不陌生,但大理石石刻石雕燈籠雕塑被選入《語文》課本,讓我有種既親切又新鮮的感覺。
其一,《燈籠》里寫了吳伯簫小時候在家鄉(xiāng)與燈籠有關的往事,譬如和長工李五打著燈籠到村外迎接晚歸的祖父,又譬如石雕燈籠雕塑上專用的以及他喜歡。其二,寫《燈籠》的時候,吳伯簫已經到濟南北郊的一所鄉(xiāng)村師范學校教書,那時石刻燈籠雕塑仍喜歡寫散文?!稛艋\》寫出后,在天津《益世報》編副刊的文友向吳伯簫約稿,故《燈籠》首先在《益世報》的副刊上發(fā)表,時間是1935年11月。
其三,《燈籠》發(fā)表后,吳伯簫把剪貼的發(fā)表稿和別的作品攏在一起,準備編個集子,在大理石石刻燈籠雕塑全面爆發(fā)那年托付給老作家王統照先生。王統照將書稿帶到上海,代吳伯簫取了個書名《羽書》,由巴金先生收到他編的一套叢書內公開出版,時間是1941年。那時,石刻石雕燈籠雕塑遠在延安,對此事一點兒也不知曉。
其四,1942年,山東有個無名文人把這篇散文改題為《燈籠篇》,署上他自己的名字寄給北京的《吾友》雜志,竟又公開!其五,《燈籠篇》后,被北京一個十多歲的少年讀到,他一下就被文章吸引了??蓻]過多久,他又看到《吾友》上的讀者來信,揭發(fā)《燈籠篇》是從吳伯簫的《羽書》里剽竊的,接著雜志社也發(fā)表啟事,公開了這起文章剽竊案……那個被石雕燈籠雕塑深深吸引的少年,就是后來的著名詩人邵燕祥。